“我的大白花了一个半小时打印!”“我们组螺帽的尺寸和形状比你们组的好!”在我院2014级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金工实习的课堂上,随时可以听见这样的对话。为更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现代化工程素质,学院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金工实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8月27日,随着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最后一批学生走出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实训中心,我院2014级414名学生金工实习全部结束。
十多年来,为期一周的金工实习一直是我院大二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实习时间为暑假放假后一周和开学前一周的时间。实习之前,为确保实习安全有序进行,学院组织召开金工实习动员会,邀请专业教师讲解注意事项。从每一个细节出发,要求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任务;同时,辅导员全天陪同,力求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实习期间,学生每天早上7点从学校出发至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培训中心,晚上5点结束返回学校。实习中,414名学生共分为12个小组按照课表安排轮换实习,完成包括车削、铣削、3D打印、铸造等13个工种的学习和实际操作。

图1. 作品展示
“起早贪黑”的作息、“烧烤式”的天气都并未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金工实习的过程中,从第一天的懵懂到对第二天的期待,从最开始的纯粹好奇到跟着老师的节奏感受自己动手的乐趣,从一开始照猫画虎到逐渐学着思考“别出心裁”,学生的思维更加被启迪,动手实践的能力得到提高,专业学习的热情也更加高涨。对学生来说,金工实习不只是检验和巩固专业知识,而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在3D打印的课堂上,学生跟着指导老师的讲解,精心设计尺寸,严格选取模型和材料,再耐心等待1-2个小时,哆啦A梦、大白、盾牌等一个个小玩意儿便诞生了;在铸造的课堂上,一颗螺帽的诞生是团队5个人共同劳动的成果,一人负责守在1200多度的高温炉旁,一人拿着钳子从高温炉里的夹出小小的螺帽原型并将其固定,一人拿着小锤轻轻敲落螺帽外的氧化层,一人拿着笤帚清扫火星,一人抡着大铁锤敲打,学生笑侃“笑着打铁是一种态度”,等等。每一件作品的完成都要经过精心设计和精确估量,要融入自己的想法和创造,也要依靠团队的合作。

图2. 场景展示
金工实习是我院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磨练意志和练就本领的过程,更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机遇。很多同学都记录了这一周的经历,有的拍下自己的作品,或是制作作品时的场景,或是在金工实习后的合影留念;有的则写下实习日志,记录每一天的感受。金工实习是一个“全民参与”的过程,它一反往日的教学常态,带给每一个学生不一样的体验。每一个电信学子都感受到了实践动手能力和课堂学习能力一样重要,要用谦虚严谨的态度对待科学,也应该有着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态度与能力。正如通信工程4班罗玥琪同学说的那样“一开始,我们觉得工作服很难看,车间里的温度让人窒息,不停转的大电风扇也让人觉得更加闷热,但当自己像一名一线工人一样去接触最基础最实在的东西,并亲自设计并动手做出自己的作品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是在一个充满欢乐的地方穿着华美服装做着有意义的事。虽然其他学院的同学可以在家‘避暑’,但这一周对于留校的我们而言,每一天都是不一样的体验,每一天都收获着惊喜与进步!”

图3. 部分班级合影